“退休了,老了?不,心不老,人就不老!我是人民教师、共产党员、退休干部,精神的光辉应当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丁忠尤老校长这样说。他是海安高新区胡集教育离退休老干部支部的党员,同时也是胡集街道谢河村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打造“党建+关工+服务”工作模式,高度关心关爱乡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形成“红领向党,银龄育苗”党建品牌,为实现“社会满意、孩子满意、领导满意、自己满意”的目标而奋斗,生动诠释了红枫志愿者的奉献和担当。
给自己注满一桶水
丁老常说:“学习有广度,思考有深度,事业才能有高度。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必须注满一桶水。”为胜任工作,他大量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信息,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怎么管”5大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风格。同时,他置办了电脑、打印机、移动手机等智能设备,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自学了不少现代网络技术、自动化办公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为方便教唱,他还自费购买了一架电子琴,日夜苦学琴谱,亲友们都笑称他是“八十岁学吹奏——活到老、学到老”。
身为退休人民教师,丁老一直都在坚持学习。他勤于记载、善于总结,各种学习笔记、工作记载多达20余本、几十万字,只为把更好的自己展现在讲台上,让自己的这桶“水”沉淀升华,厚积薄发。
用艺术点亮一盏灯
丁老认为,关工活动不应是刚性的约束,而是应向孩子展示全面素质教育的灵活性优势。因此,他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把关工活动以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丁老以“案例+道理”的方式,邀请村书记、交警、民警、法律工作者进行宣讲,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讲传统、说家风,弘扬优秀文化,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品质。他鼓励孩子们融入自然、体验生活,定期组织孩子赴海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老石板街、联抗纪念馆、奶牛场等地拉练步行,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他十分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推行“今天我是小班长”活动模式,让孩子们轮流点名签到、轮流打扫卫生、带头读书学习等,给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的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的管理和动手能力。
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丁老用艺术为孩子们点亮了前进的方向,托起了孩子们别样的人生。
为教育再添一把火
“丁老师,我们走了,孩子就拜托您了!”一对外出打工的父母找到丁老,带着歉意说道。作为一名满怀教育情愫的“老园丁”,面对这样的信任和期望,丁老的目光显得更加坚定。一直以来,他格外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监管。对于家里无人接送的孩子,丁老就用自己的三轮车接来送往,寒冬酷暑,无一例外。他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唱歌、做游戏,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丁爷爷”。2020年,他与老干部党支部的部分同志商讨,决定创办“老丁课堂”校外教育辅导站,免费为村里留守儿童和困境家庭子女补习功课。目前,辅导站已有3间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桌椅、空调一应俱全。同时开设文化知识辅导课、政治教育辅导课、智力游戏课、文体美工课等多种课程,为教育事业再燃一把“旺火”。
银发心未老,匠心铸师魂。一个个爱的举动,温暖了一名名孩童的心灵,也让丁老在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用爱耕耘奉献的道路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