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市级媒体主编邀请我为当年7月份内刊写一篇“本期话题”。我想,再过几天就是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于是我就以“人人皆有感恩心”为题,表达感党之恩的情愫。
我们老年人常说,现在的生活真幸福,全靠共产党,全靠毛主席,全靠改革开放,全靠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不但要好好地享受幸福生活,而且还要好好地为党的事业和社会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感党恩。经过严寒的人才真正感到春天阳光的温暖,咱村里一些在年轻时过着苦日子的人,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发家致富的机遇,他们没有忘记为国家、为当地政府作贡献,拿出数十万、数百万创办慈善事业,救助贫困人家,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感党恩。我在过去读书时,家境十分困难,是党和政府为我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帮助我读完中学、读完大学。我始终不忘党的恩情,勤奋工作一辈子,退休后仍闲不住,利用自己的专长忙忙碌碌地为社会做公益事业。这也是感党恩。
我写道,“60岁了,我得思索一下以后的路怎么走?让我们把60岁当着新的起点,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去谱写新的人生篇章。”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获得了60多份获奖证书。这些证书见证了我退休后走过的历程,这历程平凡而有意义。
记得那年,我刚退休,镇领导邀请我参加镇志的编写工作,辛辛苦苦用了3年多时间,初步完成了编写任务。同时,我积极参加南通市史志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成为基层乡镇唯一获奖者,并在研讨大会上交流发言,讲稿还发表在《南通地方志》期刊上,我为此感到兴奋和光荣。
退休后,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10多年,创办“假日学校”和“关工讲台”。2012年,我执笔关工创新课题《创设校站结合关工工作站》,创新了新时代校站融合关工辅导站工作,成为南通市唯一获评江苏省关工创新奖得主,并在全省大会上作介绍。10多年中,我参加镇关工委组织的“关工讲台”活动不间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足迹遍布南莫镇16个村、389个村民小组。同时,在假期中,我担任假日学校的写作指导课,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挥余热,10多位学生成为报社小记者和学校社团骨干。
这些年来,我深入调查,每年都撰写数十篇反映海安革命老区老龄工作、关工委工作取得的成果和里下河水乡老年人精神风貌的新闻报道:赞扬古稀之年仍旧钟爱“拍客”艺术的乡村摄影达人,赞美身患晚期癌症与病魔作顽强斗争的好乡邻,歌颂家乡八旬儿孝敬百岁母的老职工,报道40年不间断宣讲与刘胡兰齐名的高凤英烈士事迹的金牌红色宣讲员……这些文章传递了正能量,有的发表在市级以上媒体上,为让夕阳情、江苏美的故事传遍天南海北笔耕不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深得民心,精准扶贫成就辉煌,民生工程硕果累累,打黑除恶捷报频传,防治污染大见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步步为营,新人新事新景象层出不穷,我用“五老”优势、责任和义务,满腔热情拿起手中的笔把他们书写出来,用手中的相机把他们记录下来,为营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好当下”的氛围贡献绵薄之力。那一段段流淌的文字,那一个个感动人心的老年人“真善美”故事,使我在心底结下与“夕阳红”事业深深情缘。
退休以来,我尽力而为、发挥特长,参与社会上多方面的活动,获得许多赞誉。我深刻体会到,退休后,只有带着“报党恩”的真情融入社会,方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荣,才能永葆青春。古人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声有色的退休生活,却让我悟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