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情怀

学习领袖风范 奉献关工事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来源: 海安市大公镇关工委 刘桂平 发布时间:2024-10-11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在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的7年知青岁月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的场景,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受教育和感染,使我精神世界得到一次次洗礼和升华。

勇于锻炼,敢于担当。 出身于革命家庭的习近平响应国家号召,15岁就去陕北农村插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和品格。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到终身受用的人生宝典。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令人敬佩,而有追求、能吃苦、爱学习、办实事、敢担当的品质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更加坚定了我在艰苦环境下考验自己、锻炼自己的决心。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是遇到棘手的问题,越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去担当。吃得起苦,也吃得了苦,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比贡献,少比享乐,在献身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总书记的领袖风采、个人魅力,与青年时期的艰苦磨炼、成长历程密不可分,这里面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元素和德育资源。我会继续深入学反复学,将之融入讲稿进入课堂,引导广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少一些“王者荣耀”,多一些“远大抱负”;少一些“愤世嫉俗”,多一些“爱己及人”;少一些“抱怨牢骚”,多一些“脚踏实地”,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勤于学习,乐于思考 。“爱看书”“好学习”是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的评价。在文革那个“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在那么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习近平从未放弃学习和思考。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学习习惯,对习近平后来各个阶段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带一箱子书下乡”,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这种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和应酬往来,我们往往埋头苦干而忘记抬头看看路边有“不一样的风景”;每天会沉浸在琐碎事务的忙碌中,而忘了给自己“充充电”;每天习惯于不变的“生活程序”,而忘记了“读书的惊喜与快乐”。总书记的学习、思考、实践经历,也让我清醒认识到工作忙碌不是疏于学习的借口,而应该把学习当作一件十分严肃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来对待,这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我想,我虽然进入耄耋之年,但是活到老要学到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自己所从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好。

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7年知青岁月,与父老乡亲建立了深厚感情。我曾在网上看到《东方时空》采访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一档节目。他回忆道:“陕北七年,下雨刮风,我在窑洞里跟他们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然后跟他们去放羊,什么活都干。我那时候扛200斤麦子,走完十里山路,都不会换肩的。”这就是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代,他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鱼水情深。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下基层调研,不管走到那里,他都拉着群众的手,嘘寒问暖。这些都是他对人民群众的真情流露,是他在梁家河这个小山村里培养起来的真挚为民情怀。

发挥余热,奉献关工。退休1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立足基层,发挥余热,为青少年及其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村支书的配合下,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秉承立德树人宗旨,给他们作讲座、上辅导课、讲百科知识。带领他们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努力成为好孩子,将来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作贡献。对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及时交换在站的表现情况,并通过个别接触、家长学校等传授科学育人家教知识,家长们也把对孩子的期盼毫无保留地向我交流,和谐、融洽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形成。

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心里充满了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与爱戴之情。我会按照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和掌握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以梦为马不负众望,牢记初心砥砺前行,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奉献更多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