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外出务工的青年夫妇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一般都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委托亲戚家的老人代为照顾,造成这些留守儿童思想上缺少教育、学业上缺少辅导、生活上缺少关心、心理上缺少疏导、亲情上缺少关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海安市关工委组织发动全市万名“五老”发挥威望、经验、时间及亲情优势,利用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家庭辅导站、快乐驿站及“一组一师”平台,对全市近万名留守儿童实施“思想上引领、学习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四大举措,温暖和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一、思想上引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正常的思想道德教育,全市有90%的“五老”当起了指导员。他们或结对帮扶,或促膝长谈,或结成“忘年交”,或结合时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经常进行“听党话、跟党走”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强国有我”教育、“学雷锋,树新风”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曲塘镇关工委“五老”葛宝金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滨海新区角斜镇“五老”们组织全镇留守儿童到角斜镇红旗民兵团团史陈列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党史教育。南莫镇关工委组织“关工进万家”活动,使留守儿童度过欢乐、祥和、有意义的节假日。
二、学习上辅导。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管理,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广大“五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对他们进行学业辅导,培养他们自觉性、责任心和自信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跟上班级步伐。滨海新区角斜镇沿口村退休教师韩仕临、南莫镇沙岗村刘庆福等利用放学后及双休日,或开设课外辅导班,或采取“一对一”辅导,无偿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提高成绩,受到家长好评。
三、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与祖辈一起生活,由于家庭琐事多,加之年龄大,祖辈们总有“顾此失彼”的地方,对孩子生活管理常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有时孩子连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对孩子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五老”自动当起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给予重点关心。墩头镇双溪村“五老”杨太山,在他举办的家庭辅导站里,节假日、双休日经常有20多名留守儿童。杨老除了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活动外,还无偿管中餐,管安全接送。南莫中学有近百名留守学生,学校的退休教师协同班科任老师,从食宿等方面给予重点照顾,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起正常学习生活。高新区凤山社区退休教师吴兴宝、谢世萍夫妇,组织“彩虹之家”,情倾留守儿童。周日,新陵街道“五老”们把25名留守儿童带到七星湖公园开展“放飞梦想”主题实践活动,还和留守儿童一起放风筝,一起“共话中国梦”。
四、心理上疏导。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沟通,思想封闭、性格孤僻是他们最大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五老”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交心,担任心理咨询老师,解开他们的心结,点燃他们心灵上的希望之火。曲塘初中有60多名退休教师均担当起留守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该校初二留守学生李某燕,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一度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五老”配合班主任十多次与她促膝长谈,耐心开导,还帮助补习功课,使她重新扬起了生活风帆,成绩跻身优秀行列。喜讯传到在外打工的父母那里,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感谢“五老”及老师们的关爱。大公镇王院村校外教育辅导站李志坚老师为了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办起了“快乐驿站”,让他们畅谈内心的想法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还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让他们开心、舒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多年来,全市万名“五老”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守护近万名留守儿童,给他们加倍的关爱、周到的照顾、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关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