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情怀

不是妈妈似妈妈 倾情关爱特殊娃

来源: 蔡晓燕 发布时间:2024-04-16 字体:[ ]

在如东县洋口镇有这样一个妈妈群体,她们数年如一日,用无私的母爱关怀、帮扶特殊青少年,给他们带来生活希望、学习信心、成长力量,她们的大爱善举在当地传为美谈。她们就是洋口镇“爱心妈妈”志愿团队

留守儿童的“小娟妈妈”

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池塘头村党组织书记、关工委主任缪小娟的“难题”。她和村“两委”商议后,开设了“周六课堂”校外教育辅导站,并主动担任辅导员老师。

每到周六,缪小娟都和退休教师张学进等人指导孩子读书、写字、作业……几年来,她组织开展“老少心向党、奋斗新征程”“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站校‘童’行,‘暑’我精彩”等丰富多彩活动30多场次,江苏学习强国平台专题作了报道。“农家书屋——周六课堂”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缪小娟也成了留守儿童心里的“小娟妈妈”。

三峡移民老唐的孙女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因孩子妈妈户籍问题未能按时入学登记,孩子的爷爷万分焦急,找到“小娟妈妈”。缪小娟听到这一消息后,逐级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很快对接老唐儿媳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让孩子得以顺利入学。每当假日,老唐孙女看到缪小娟来到“周六课堂”,都会高兴地喊道:“小娟妈妈来了!”

特殊孩子的“连凤妈妈”

闸西村有30多个特殊家庭的孩子,村关工委副主任徐连凤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关注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心妈妈”。

2022年12月底,徐连凤在走访单亲家庭时了解到小于的家庭情况。因为父母离异,小于只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徐连凤每逢周末都去小于家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去年9月,小于上了初中,徐连凤从老师那儿得知她学习习惯不好。为此,她多次走进家庭和学校,与老师和家长携手教育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学校老师都说小于进步了,奶奶感激地说:“这都离不开‘连凤妈妈’的教育啊!”

闸西村有个领养的孩子小伟,去年产生了心理障碍,辍学在家。徐连凤听说后,立即登门与孩子促膝谈心,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学校老师配合教育,该生终于到校复课。

小蕊的四位“爱心妈妈”

新林小学小蕊同学是一名孤儿,今年11岁,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长期生活在姨妈家。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蔡晓燕、妇联主席赵蕾、民政助理张玲娟了解此情后,非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们协同村、校做好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送温暖、献爱心。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美红对小蕊倾注了母爱,有时间就去孩子姨妈家看望她,照顾生活起居。假期里一家人出去旅游都会带着小蕊,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为解决小蕊等更多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助学圆梦,蔡晓燕等四位“爱心妈妈”联合镇老干部党总支、关工委、老促会,开展“助学圆梦”捐资活动,共筹集29080元,及时发放给全镇中小学29位困境生。

小周的一群“爱心妈妈”

三江口村孤儿小周,因爷爷身体不好,奶奶视力残疾,目前,其叔叔作为法定监护人支撑着这个家。孩子平时的生活全靠村关工委成员李海燕、张亚勤、缪颖等一群“爱心妈妈”帮扶。

小周现在马塘中学读高二,每月放假回家、或到校上课,都由李海燕、张亚琴和缪颖三人轮流接送。放假时,她们会烧上满满一桌孩子爱吃的菜;上学时,会给她带上一大包牛奶、水果和面包等食品。去年9月开学时,李海燕来到小周家开车送她上学,发现孩子到了青春期衣服不合身,她特地买了两套衣服留给孩子更换。

有一次,小周突然肚子疼,三位“爱心妈妈”一接到老师的电话就去学校接孩子到医院就医看病,付费取药,再送她回家休息。平时,小周在家只要头疼发热,村医姜祝琴、周瑾毓就帮助孩子测量体温,送药输液。孩子每次放假回家,爱心妈妈们都会提前收拾打扫,清理垃圾,晾晒被褥,准备饭菜,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洋口镇“爱心妈妈”们的关爱、陪伴、照顾、守护,不仅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她们用真情和爱心呵护着孩子们健康成长。她们的爱不仅温暖着孩子,也感动着父老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