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工情怀

“孩子王”让百余留守儿童乐陶陶

——记如东县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创办者陈瑞康

来源: 杨新明 发布时间:2022-01-29 字体:[ ]


年近八旬的陈瑞康,开办留守儿童乐园,定期组织汉藏学生同台献艺、学习杂技表演技能、图书馆里淘知识……

“爸爸,我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杂技名家专门教我做绳圈幻觉、变钞票等6个魔术,我学到了一手,真神奇!”11月20日,“好戏送到大同村,欢乐传遍千万家”文艺演出在如东县大豫镇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举行,一直想学杂技的大同村39组4年级学生蔡欣雨登台,跟着斩获全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的南通少年杂技团著名演员朱明珠学到了《互动魔术》几招,激动地打电话告诉远在上海打工的父亲。      

蔡欣雨从1年级开始,每逢双休日就是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的常客。该乐园创办人陈瑞康从南通少儿杂技团退休,得知孩子们有学杂技的愿望后,专门邀请团里的骨干前来表演、教学。

舞蹈《我们的中国梦》、腰鼓《中国歌最美》、演唱《逛新城》,道德与普法有奖问答……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节目,一个个增长知识的问答,吸引着100多名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爷爷奶奶。陈瑞康跑前跑后,协调演出事务,望着一张一张笑脸,忙得乐不可支。

陈瑞康今年79岁,担任过乡文化站站长,从事文教工作33年,退休后仍眷恋着文化教育事业,自行设计建成410平方米的家庭文化楼和校外教育辅导站,设立图书室、读报室、乒乓球室,建立羽毛球场地,3楼统间预留为多功能室。他自费订阅各类报纸,藏书万余册、藏报3万余份,购买乐器、棋类和活动器材,无偿服务村民和学生。

2010年,他看到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力不从心,渐渐地孩子们无故缺课,迷上网吧、游戏,有的甚至偷鸡摸狗。“关心下一代,把农村留守儿童‘管’起来,要让他们乐起来!”他关闭了重庆的店铺,放弃每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回到家乡为留守儿童服务,自费创办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成为古稀“孩子王”。

起初,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缺少教师。他直奔附近丁店小学、兵房小学,请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担任校外辅导站的义务教员。每周,除课业辅导外,陈瑞康还组织儿童开展课外阅读、教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祭扫烈士陵园,开展郊游,进行法治、安全、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组织作文、书法、绘画比赛,脑筋急转抢答和传递活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比赛,特别是乐器培训、棋赛、才艺比拼和登高望远等活动,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诗朗诵《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独唱《吉祥的日子》,一个个藏族孩子走上舞台,尽情放歌。与藏族的哥哥姐姐联欢,同台演出、一起做游戏,一起探索科学奥妙,让留守儿童们开心极了。大同村是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施乃平的家乡,他被陈瑞康奉献留守儿童的精神所感动,联系南通西藏民族中学结对帮扶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定期前来联谊演出。

一台台节目,由赵家剧院大豫分院、佳佳分院演出队无偿排练,姜成冲是他们的领队,也是演出的出资人。“陈园长倾情为孩子,我也出点力。”喜欢乐器的姜成冲是小老板,拉起了14人吹拉弹唱民乐队和舞蹈队,乐器、演出服装,都是他自掏腰包。

残疾人蒋银银在赵家剧院帮扶下,告别自卑自闭,走上央视舞台,被陈瑞康的精神所感动,来到留守儿童乐园演出,励志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们。

“进了乐园乐翻了天,看节目,做游戏,有书读。”家住丁店村的六年级学生吕颖也成了大同村留守儿童乐园的常客。乐园里的孩子一半是外村的。“只要周边的孩子高兴来,我都接收。”陈瑞康说。孩子们来了,可忙坏了他的妻子,烧开水,照料楼上楼下跑的顽皮孩子,一天下来累得双腿酸痛。

“我孙子从厌学到用心学,从花钱大手大脚到学会节约,从打骂长辈到孝敬长辈,告别了游戏,都是陈园长的功劳。”外出务工学生家长众口齐夸留守儿童乐园是他们外出致富创业的“放心园”、孩子心中名副其实的“快乐园”。

“只要小车不倒就只管推,我要干到跑不动的那一天。”陈瑞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