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交流

补短强弱抓落实 多管齐下提质效

参加海安市关工委“进万户”专项调研后的几点思考

来源: 海安市关工委 王益鹏 发布时间:2025-02-13 字体:[ ]

这次笔者全程参加了省关工委部署、海安市关工委组织的“进万户”专项调研工作。在对入户访谈、调查问卷及座谈交流情况进行仔细梳理和分析后,引发了几点思考。总体认为,要实现新时期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补短强弱抓落实,多管齐下提质效”。

思考1.普法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普及法律知识,不能满足于形式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此次专项调研入户访谈中,了解到有较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甚了解。有的只是听说过名称,不知道其内容,能说出具体法律条款的家长少之又少。因此,普法工作一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另一方面更要有针对性、务实性地深入宣传普及和辅导培训。如家庭教育促进法普及对象主要是面向学生家长和有关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要着重针对未成年人和“六大保护”中涉及的有关单位等。

思考2.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有效性。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危机事件的增多,社会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主管部门从上至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缺少专业的统筹运作和规范的管理措施。社会面上,学生家长普遍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够熟悉,家庭教育存在较大的误区。基层关工委“五老”对心理健康知识也比较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无从做起。今年4月份,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结果显示:10条选择题中,选对4条(含)以下的占20.4%。其中,只选对1—2条的有46人占10.3%,1条都没有选对的有22人占4.9%。尽管现在许多部门单位都在关注并开展心健活动,但其专业性、规范性、实效性都不够理想。面对这个现状,主管部门应尽快构建理健康教育领域专业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人才培训、心理危机有效干预等系统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着力提高全体公民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育工作者、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思考3.学生“减负”工作要聚焦协同性。目前,基层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大,“减负”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过高,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方面。二是老师对学业课程抓得很紧,常常打“题海战”“疲劳战”,其他方面只是应付而已。三是社会氛围也是比较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把考上“985”“211”重点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要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减负”,首先是要大力度地进行系统性教育改革,“换汤不换药”的改革只会是瞎折腾,没有任何作用。其次是要普及全民科学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为孩子设定合适的教育预期,并掌握先进的家教方法。第三是中小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校保护”职能职责,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四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全社会要积极为中小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严格规范社会教育及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摈弃“过度教育”“盲目教育”等倾向发生。

思考4.“五老”队伍建设要强化优质性。关工委“五老”队伍是社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优质人力资源。目前,“五老”队伍还不够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许多素质好、威望高、经验足、能力强的老同志还未加入“五老”队伍,某种程度影响关工委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和优化“五老”队伍建设,动员和推荐更多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佳、管理能力强、声誉威望高的老同志加入关工委队伍;要关心爱护“五老”,注重发挥他们优势作用,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并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五老”进行培训,特别是有关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辅导,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五老”工作水平和能力,促进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