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交流

“小小课堂”有大爱 “流动花朵”沐春风

海安区胡集街道关工委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活动成效显著

来源: 胡集街道关工委 发布时间:2025-05-12 字体:[ ]

地处海安工业园区的胡集街道,辖区内遍布800多家大中企业,吸引了来自云南、贵州等地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街道关工委为了做细做实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地在村(居)校外教育辅导站开设外来务工子女“小课堂”,给予随迁子女特别的关爱,助力“流动花朵”在“第二故乡”健康成长。

思政“小课堂”,厚植家国情怀。多年来,街道关工委努力加强外来务工子女的党史学习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开设了思政“小课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颂建党百年,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等“五老”人员用亲身经历讲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教育引导外来务工子女爱党爱国爱家乡,坚定不移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街道党工委和村委会先后筹措经费,组织外来务工子女参观中共海安第一支部——营溪支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联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亲子“小课堂”,营造“家”的温暖。街道以及各村(居)关工委努力尝试通过多种活动,为外来务工子女构建亲子“小课堂”,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除夕之夜,组织不能回乡的孩子及其家长举办小型联欢会,让他们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元宵节组织孩子及其家长共同包汤圆,感受传统节日的温馨;端午节组织孩子及其家长学习包粽子,了解传统习俗;中秋之夜组织孩子们开展“中秋月儿圆”赏月猜谜活动,让孩子们体味万家团圆的氛围;国庆节组织开展升国旗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弘扬中华孝道……平时,经常性开展文明礼仪养成和好家风教育,组织他们参观“清莲园”、好人馆以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培养他们严于律己、孝老敬亲良好品质。为了解决孩子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各村(居)关工委还组织开展捐款捐物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街道关工委还邀请心理辅导师丁忠花到田庄小学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文化“小课堂”,专注学业辅导。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业方面参差不齐,他们有的存在偏科现象,有的学习基础不牢,有的作业态度不够端正……为了使他们尽快跟上学习步伐,街道关工委积极与学校联系,一方面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延时服务,帮他们补习落下的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多方筹措经费,帮他们代缴延时补课费用,让他们能免费参加学校延时服务。各村(居)关工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吸引外来务工子女参加校外辅导活动。为他们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聘请退休教师进行学业辅导,提高学习成绩。谭港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曹肇铭自筹资金,利用自家住房办起“肇铭书屋”,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兴趣“小课堂”,培养特长爱好。为了使外来务工子女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街道关工委在各村(居)校外教育辅导站建立各类兴趣小组,邀请在职教师、社会贤达、有专长的“五老”人员等担任辅导老师。田庄小学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的特点,建立了舞龙小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辅导和排练,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精神和对中华“非遗”传承的热爱。外来务工子女黄鑫妍自幼爱好舞龙,经过兴趣小组的培训后,她的舞技得到极大提高,在参加江苏省“幸福江苏”舞龙舞狮比赛中分获一、二名。田庄村关工委根据该村外来务工子女爱好书法的特点,特聘本地书法名家担任辅导老师,专门教授软笔书法。刘俊哲、万宇婷、路睿涵等小朋友在参加书法训练后,不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书法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参加全国书法水平测试,均取得了三星级证书。根据孩子们爱好运动的特点,西园社区关工委组织成立少年篮球队,从市少儿体校聘请篮球教练对孩子们进行专业训练。现在,每到周末,孩子们都会从课本和作业中走出来,到篮球场上参加活动。

沐浴在胡集街道党工委、关工委爱的阳光和雨露中,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正在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