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交流

开创立德树人新天地 谱写法治教育新篇章

——写在崇德少年法学苑创办十周年之际

来源: 市关工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30 字体:[ ]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南通市崇德少年法学苑(以下简称“法学苑”)自2014年7月成立至今,已整整走过十年的光辉历程。十年来,法学苑这一“南通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覆盖全市、从市内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烙印着“五老”们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开创立德树人新天地的奋斗足迹,记载着各地关工委守正创新、砥砺前行,谱写青少年法治教育新的篇章。

一、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在持续实践探索中创新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力培养“崇尚社会道德、熟悉法律知识、具有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一代新人,2014年7月,崇川区城东街道关工委在市、区两级党委政法委和关工委指导下,创办了崇德少年法学苑。十年来,法学苑紧紧围绕办苑目标,不断总结探索,精心培植引领,摸索出“1套教材、2大课堂、3支队伍、4个阵地、6项活动”的“12346”运作模式,使其功能日益完善,作用更加彰显。2015年5月26日,市委、市政府在崇川区城东街道召开全市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工作推进会,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明朝出席并讲话。他说,南通市关工委成立少年法学苑,并充分运用这一平台,把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把主题教育、校外辅导、普法先行和结对帮教、引领人生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创举。之后,在各级党政领导重视下,经过发文部署、会议推进、检查督促、经验交流等举措,全市法学苑建设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常态化、全覆盖。2017年4月6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城东街道调研法学苑建设情况,表示要把法学苑向全国推广。2017年12月,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程静受邀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介绍法学苑运作与经验,受到与会同志一致好评。2019年9月24日,市委政法委、市关工委在崇川区城东街道召开崇德少年法学苑现场推进观摩会,市关工委主任曹能新和时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巧荣到会并讲话,充分肯定法学苑在为我市社会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前列作出了重大贡献。2023年10月31日,市委政法委与市关工委在启东市吕四港镇召开全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推进会,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雷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继续推进崇德少年法学苑建设,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为构建法治南通作出新的贡献。至此,崇德少年法学苑已成为“全市推进、全省推广、全国闻名”,具有鲜明南通特色的青少年德法兼育工作品牌。曾先后被评为南通市级“十大法治事件”“十大优秀普法品牌”;市关工委撰写的《办好崇德少年法学苑,打造德法兼育新基地》一文,入编2021年中国关工委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蓝皮书”。

二、始终坚持基础建设,在调整充实完善中高位运转

为了促进法学苑行稳致远,持续巩固和提升法学苑工作质效和社会影响,市关工委坚持党建带关建,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完善系统组织架构。这是推进法学苑工作的重要保证。各县(市、区)关工委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注重顶层设计,从建立组织机制、健全组织架构入手,将法学苑纳入长效化、规范化建设轨道,做到“五个有”,即有领导机构,有指导文件,有组织网络,有骨干队伍,有具体举措。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下发文件或转发市里的文件,明确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构建了县(市、区)法学总苑、镇(街道)法学苑、学校及村(社区)法学分苑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至2023年底,全市建有法学苑(分苑)2692个。二是强化法治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办好法学苑的基础和保证。各县(市、区)关工委建立了总苑核心层队伍、分苑骨干队伍,以及村(社区)辅导员志愿者队伍“三级”法治教育组织,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专家库,实现“菜单式”管理。定期加强培训和交流,树立优秀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提升业务技能,促进法学苑活动常态化开展,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地法学苑以“12346”运作模式为抓手,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师资配备、宣讲材料“四到位”。为了规范办苑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顺利开展,市关工委制定了法学苑建设工作八项制度,即制定计划、明确教材、规范教学、定时定人、法治教育培训、活动促进、定期考核和评优表彰,实现了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考试“六个有”。四是保障办苑经费设施。各地十分重视法学苑硬件建设,在确保教材、课时、师资等到位的同时,都落实了固定活动场所和阵地,配置了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活动制度、工作职责、标识标牌均贴在醒目之处。各地关工委还主动与相关部门申请协商,按法学苑规模与需求划拨经费,做到科学预算、专款专用,使活动经费得到较好的落实,保证了法学苑活动正常开展。

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精心修编读本中注入活水

系统的法治教育必然要求有规范的教育读本。多年来,法学苑形成的鲜明特色就是编撰了一套适合青少年学生需要的法治教材,消除了以往那种“低年级学生听不懂,高年级学生不愿听”的现象,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法学苑建立之初的2015年5月,市关工委就会同有关单位部门,组织编撰了《南通市崇德少年法学苑法制教育读本》(一至八年级),作为学校法治教育的专门教材,发至各地法学苑和“五老”参考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立法机关先后修订、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已经使用8年的原《读本》内容、提法已与现行法律不尽一致,需要改进调整、充实完善。为此,2023年初,市关工委启动新版《读本》修编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精心修订编撰,新《读本》于2023年10月“新鲜出炉”,并及时发送各地。体例完备、体系完整、图文并茂的新《读本》,为新时期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活水,在全市推行使用后,学生普遍反映听得懂、学得进、易接受、记得住,受到各地法学苑、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和欢迎。

四、始终坚持德法并育,在开展两大课堂中提质增效

坚持“立德树人、以法育人”德法并举,是法学苑的核心理念和重要载体。多年来,法学苑通过开设学校法治教育课堂和社会法治实践课堂两大课堂,使德法教育有机融合,落地生根。一是学校法治教育课堂完成“规定动作”。根据市教育部门统一安排,各学校一般执行每月第一周星期三下午3点作为统一的法治教育课,学期结束时,进行法治知识专题统一考查,其成绩作为评先选优条件,从而改变了过去“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状况,提高了中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社会法治实践课堂突出“自选动作”。各地法学苑主动打造以法治养成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以校外教育辅导站为依托,开展多形式法治实践活动,把法治教育从理论向实践延伸、从学校向社会拓展,达到知行合一、学做统一之效果。三是齐头并进,聚力两大课堂融合效应。为优化两大课堂作用和功能,各地关工委组建了法治教员辅导队伍、法治关爱帮教队伍、法治宣讲文艺队伍3支队伍,同时还设立“4”个场所,即法治文化阅览室、法治情景体验室、法治影视放映室及法治知识咨询室,开展“6”项活动,即模拟法庭体验、法治故事会、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晚会、法治案例论坛、评比创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教育氛围,有效提高了青少年法治素养。

五、始终坚持整合资源,在凝聚各方力量中扩大成果

崇德少年法学苑是一个综合性高、系统性强的法治育人、立德树人工程,必须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把法学苑做实做优、越办越好。一是开展“两进”活动。社区关工委组织“五老”法治辅导员进学校,学校组织教师进社区,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五老”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优势,又能使教师进社区结合实际进行生动法治教育,实现了良性互补。二是强化“三位一体”。各地法学苑坚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完善校家社三结合法治教育机制,强化“三位一体”,深化良性互动,凝聚教育合力。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各地法学苑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网络微信作用,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教育态势。针对新时期法治教育新要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新需求、新期待,法学苑不断发挥衔接联动功能,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与社区平安法治建设有机结合,与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相互衔接、密切协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力。四是实施项目运作。各地十分注重法学院、校外教育辅导站与学校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联动。充分发挥关爱帮教队伍作用,组织“大手拉小手”“一帮一”“多帮一”,开展助学、助困、助残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使法治教育同关爱服务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彰显法学苑社会综合效应。

十载春华秋实,十载砥砺奋进。崇德少年法学苑作为南通市关工委主创的“德法并举、护航成长”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品牌,在深入推进青少年德法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收获了累累硕果。今后,将进一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办好法学苑重要性、必要性,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之中。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致力把法学苑内涵做丰、功能做强、质效做优、影响做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通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用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