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程静在全市关工委第17期基层干部培训班上作2024年全市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市关工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20 字体:[ ]

我市校外教育辅导站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历经数十年探索与实践,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镇村、家庭辅导站点数量稳定在6000余家。2016年,市关工委成立校外教育指导中心。2020年,市关工委启动“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辅导站网络。这标志着我市辅导站进入以“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为重点的新发展阶段。

一、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市辅导站工作成果丰硕显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辅导站工作组织推进有力有序。市关工委高度重视辅导站工作,并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予以强化落实。通过融合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重点工作,丰富辅导站工作内涵,推动辅导站活动深入开展。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对各地辅导站工作进行指导与督促。通过年终举办全市关工委基层干部培训班,推动全市辅导站工作承前启后、不断前进。如皋市关工委专门下发通知,动员全市社区(村)辅导站利用暑期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活动。崇川区幸福街道关工委组织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拍摄的辅导站活动视频在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会议上展播。2.各级辅导站活动质量持续提升。一是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 今年,市关工委组织优势力量,编写《新中国简史学习参考资料》《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参考资料》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题问答》三讲教材,紧密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编制了《热爱生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半月谈”》读本,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得到上级关工委和市委领导高度评价和批示。二是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海安市曲塘镇关工委退休老教师葛宝金创办的“曲水老园丁法治驿站”。崇川区钟秀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冯吉仁多年如一日进校园宣讲,成为当地“五老”关爱教育青少年的典范。市关工委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利用暑期开设写作启蒙、古琴、幼儿趣味英语、乒乓球及硬笔书法5类公益培训班。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辅导站持续提升活动质量,市关工委组织开展活动案例征集评比活动。三是关爱育人成效显著。如东县关工委依托辅导站建立红色传承、劳动实践、科普教育、爱眼护眼等多种教育基地,拓展了辅导站的育人功能。海门区关工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和职工子女增设暑期辅导班,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3.各地辅导站管理运行务实高效。全市辅导站校站结合率持续提升,周末、寒暑假及节日活动紧密结合,办站力量不断增强,管理更加精细,办站成效显著。一是校站结合不断深入,二是办站力量不断壮大,三是管理与服务不断提升。4.全市辅导站线上教育保持领先。自去年11月以来,市关工委校外教育指导中心每月组织专家学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志愿者,走进“南通关工直播讲堂”,举办线上直播讲座,并适时组织动员青少年学生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全年累计参与线上活动近20万人次。如东县关工委依托镇(区、街道)、社区(村)辅导站建立家长微信群,推送家庭教育微视频。海门区解放西路社区利用疫情期间建立的居民微信群进行组织动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辅导站工作机制更加高效。一是党建引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各地关工委紧紧依靠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力推进“三纳入三列入”工作布局,确保辅导站建设得到有力保障与支持。二是学习培训与调研机制有力落实。市关工委历来重视学习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组织全体驻会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积极撰写、发表学习思考文章。三是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市关工委依托《南通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南通关工》内刊,大力宣传“五老”关心关爱青少年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海安、海门等地关工委深入推行辅导站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依据辅导站实际工作情况,合理调配财政补贴或奖励。如东县关工委持续优化星级辅导站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辅导站的工作热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辅导站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上月,省关工委召开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下一阶段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辅导站高质量发展。

二、改革创新为引领,务实推动全市辅导站高质量发展启新程

面对新阶段的挑战和更高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聚焦重点、攻坚克难,从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推动全市辅导站工作迈上新台阶。1.广泛凝聚共识,以改革创新推动辅导站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辅导站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比如,网络时代的加速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广泛应用,学校延时服务等新的政策实施。因此,面对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以改革创新精神办好辅导站的行动自觉。2.夯实办站基础,筑牢辅导站高质量发展根基。一要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要求。各级关工委要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确保“三纳入三列入”工作深入实施。二要抓好办站基本要素。在工作队伍方面,应优化人员结构。同时,要充实辅导员队伍力量,广泛动员“五老”、村干部、假期返乡大学生、社会能人等志愿者积极参与辅导站工作。在经费方面,要确保辅导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在硬件设施和活动资源上,要借助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优化活动场所、完善活动设备。三要加强辅导站新功能的基础性建设。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更高要求,加强阳光心灵驿站建设,建立更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线上工作力量,合理预算经费,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确保线上活动的设备和服务得到充分保障。3.创新办站模式,激发辅导站的内生活力。一是继续推进校站结合。各地应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大力推进校站结合,提高辅导站与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结合比例,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教学。在校站结合常态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和优化校站结合暑期集中办班工作,形成我市办站特色。二是推进联合办站。各地要主动联合文明办、团委、妇联等部门,推进辅导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联合办站;立足实际,采取校站企结合、站企结合、站站结合等多种联合办站模式,扩大辅导站影响。要根据各地的区划调整、学生数量变化等情况,鼓励采取村村联合办站等方式,增强基层辅导站生命力。三是推进特色办站。各级辅导站要关注当地青少年、家长的需求和紧迫问题,举办具有特色的辅导站,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从而实现更好的活动效果。比如,如东县双甸镇伯元村辅导站,依托退休老校长为主体组建“一米阳光”服务队,重点教育、关爱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通州区兴东街道土山村辅导站,引领当地青少年学生组建“雏鹰卫士别动队”,持续多年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使之成为辅导站教育实践内容上的亮点。4.聚焦活动质量,提升辅导站的育人效能。各级关工委、辅导站要着力在提升活动质量上下功夫,以高质量的教育内容、精细化的活动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率、家长满意率、社会好评率。一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确保其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和家长期望。活动内容应涵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等,同时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家长学堂,为家长提供科学教育知识理念,发挥辅导站“校家社”协同育人功能。二要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智能设备、VR和AI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育体验。要依托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充实活动内容,为学习任务繁重、课外时间紧张的初高中学生以及无法参与线下活动的特殊学生提供便利。三要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活动优质高效。各地要切实抓好辅导站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高效的管理,保障学生、家长、教师等参与者的安全,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提升活动参与对象的满意度。5.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辅导站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推进辅导站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一要注重工作规划与部署。将辅导站工作与关工委的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二要强化调研与指导工作。各地要对活动开展很少甚至停滞的辅导站帮助解决困难,并指导其常态化开展活动。三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辅导站工作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地方党建考核或综合考核体系,各镇(区、街道)关工委要重点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基层辅导站活动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经费和工作补贴,促进活动常态化、系统化。四要加大“五老”志愿者动员力度。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上门邀请等组织动员工作。同时,要为“五老”辅导员提供必要的工作补助和帮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五要发挥“五老”与年轻同志工作互补的优势。各地基层辅导站,尤其是依托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辅导站,要积极组织动员年轻大学生村干部、社工等参与辅导站工作,协助开展各类活动,为线上活动提供技术操作方面的服务保障。各镇(区、街道)关工委要积极争取党委的支持,为镇(区、街道)关工委、辅导站配备年轻力量。各县(市、区)关工委要调动办公室、指导中心(辅导总站)在职人员,尤其是年轻同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推动网上关工委、线上辅导站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