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双甸镇伯元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已有30多年的办站历史,在许旭、陆云海、俞水亭3位老校长组织运筹下,辅导站越办越红火,多次受到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也获得了社会好评。近几年来,他们在工作中守正创新,顺势而为,探索大学生志愿者“反哺助教”新路径,提高了校外教育辅导站吸引力,实现了教学质量与活动效果双提升。
一、“反哺助教”应运而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把党史学习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把建党精神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中,6月29日,伯元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他们邀请从校外教育辅导站走出来的本村大学生袁慧作题为“南陈北李”党史讲座。袁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了陈独秀、李大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南北遥相呼应,殚精竭虑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办上海和北方党组织,并为一大的召开奔走呼唤。她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诠释着建党的艰辛历程,用图文并茂的视频,把陈独秀、李大钊为中国革命的奉献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多小时的精彩讲座,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学生们听得入神入脑。学生冯丛怡深有感触地说:“听了讲座让我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程,我心中充满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情怀。”
细细品味活动的效果,三位老校长不约而同产生了共鸣,他们深深认识到,要让校外教育辅导站充满活力,越办越好,必须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各方面潜力,拓展教育空间。他们认为,聘请曾经的学员、现在的大学生回到辅导站对学弟学妹实施“反哺助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二、“反哺助教”丰富新颖
2022年寒假,村辅导站召开11位大学生座谈会,邀请他们担任志愿服务者,实施“反哺助教”,大学生们满怀喜悦地接受了任务。5月份,三位校长认真商定了暑假培训班教学计划,取名“爱心暑期班”。村党总支为每个志愿者定做了红马甲。7月18日上午,辅导站教室里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正在举行。孩子们身穿校服,端坐在位置上,个个喜笑颜开。这时,11位身着红马甲、有着教师风度的大学生志愿者笑容满面地向各位敬礼致意,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表达出莘莘学子满满的求知欲望,传递着他们对老师的崇敬和喜爱。
爱心暑期班时间跨度长,历时32天,完成了68个课时。大学生们认真备课,努力探索社会实践经验;学员们个个兴趣盎然,收获满满。这种“反哺助教”的尝试,既让志愿者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又让学员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志愿者丛陈、吴佳琪围绕“看一看,写一写”这一主题,组织学员观看红色电影《红岩》,朗读并抄写《红岩》经典名句,唤起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大学生尤慧以“讲一讲,画一画”为题,给孩子们讲述《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并指导每人画一面五星红旗,开辟了一堂具有新颖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暑期班学科门类多、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涵盖面广,大学生发挥自己专长,采用“PPT”“动画”“短视频”等教学方式,让各年级学员耳目一新,他们在新颖、独特、欢乐的氛围里,动脑、动手、动嘴,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课业,同时,德智体美劳也得到全面发展。
三、“反哺助教”效果凸显
近年来,伯元村校外教育辅导站不断改革创新,尝试“反哺助教”新举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提高了辅导站吸引力。大学生志愿者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再加上新颖的教学手段、前沿而丰富的学识,增强了学员们学习的趣味性。他们都把到爱心暑托班参加活动,看作是一件轻松愉快的学习享受,学生丛兴说,今年暑假是我过得最快乐、最有意义的假期。
二是增强了学员学习自觉性。不少家长都反映,以前孙子孙女放假了成天在家里玩手机,现在好了,到爱心暑托班学习,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每天一起床,都吵着家长们早早送他们到校外教育辅导站。
三是推动了全镇辅导站提质增效。伯元村校外教育辅导站“反哺助教”,成功地开创了一条“新老结合、互补双赢”全新的办站模式,激活了辅导站有生力量,有效利用了再生资源,同时为大学生创造了参与实践锻炼、施展才华特长、爱心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镇关工委肯定和推动下,目前全镇16个村(居)校外教育辅导站都“复制”和实施“反哺助教”办站形式,促进了辅导站教学生动活泼,内涵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