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士德,一位80岁高龄老人,通州湾优秀共产党员,获评“通州湾好人”。他退休前,曾担任过东余初中和东余小学校长,扎根乡村教育42个春秋。退休后,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初心不改、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使命不忘,受聘东余村和东余小学关工委副主任,在关工委工作平台上作出新的贡献。他说,有这样的夕阳,岁月更加美好。
校外教育续血脉。在东余村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的“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活动中,他和同事们带领少年儿童寻访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他经常和孩子们讲赵茂芳、沈宝江等家乡英烈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记住家乡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今年,在日本无条件投降79周年之际,他举办题为《坚决不能忘》抗战历史讲座。他还带领少年儿童参观张謇纪念馆、南通博物苑、通州湾新出海口规划展示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展望美好未来。
读书会里润心灵。在潘士德的办公桌上,放着这样一块座右铭,上面写着:悦读润心灵,书香最致远。作为一位老教育人,他深知读书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他组织本村退休教师成立东余村老少读书会,身体力行,当好孩子们的领读员。退休老教师在潘士德带领下,每月都要向东余村孩子们推介一本必读书目,每学期都要轮流为孩子们作一到二次读书辅导讲座和互动读书心得交流,把书香送进校园,送到农家。去年4月,读书会向孩子们推介《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潘士德邀请东余小学原校长陈宝荣为学生介绍书里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台上台下都被青年习近平故事感动得流下热泪。读书会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还开展捐书和文学创作活动。在潘士德的带动下,共有8位退休老教师捐书300多册。他带领读书会集体创作的童谣《学习习爷爷》,今年五月荣获南通市“童声里的中国”童谣创作优秀奖。
谈心交流促成长。潘士德发现,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有很多的焦虑、烦恼和迷茫。他在东余村党总支支持下成立了“潘校长谈心工作室”,聘请8位“五老”成员担任谈心工作室知心爷爷(奶奶),线上交流和面对面交流并举,个别谈心交流与集体谈心交流并重。谈心工作室成立半年多来,举办两次集体交谈,他作了《家》主题讲座,从潘氏家族在通州湾的历程讲到家庭家风家教建设,让孩子们从过去艰苦求学的故事里得到成长的启发。家住东余村2组潘某豪,上学期他考上高中,家人都为他高兴,可小潘却闷闷不乐。潘士德发现后经过深入了解,知道该学生担忧住校学习不适应,内心焦虑不安。于是,老潘多次上门帮助他调整心理状态,与小潘耐心地开展谈心活动,劝导他缓解焦虑,释放负面情绪,要胆大开朗,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在他的促膝谈心下循循善诱下,小潘终于放下包袱,愉快地跨进高中大门。
结对帮扶解烦忧。潘士德以博大爱心帮扶家境贫困留守儿童。他利用村网格化管理系统,或携其他知心爷爷奶奶入户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现实学习、生活状况和需要帮扶的问题。他带头向这些孩子捐赠衣服和学习用品,并倡导退休老教师与这些孩子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近年来他带领东余小学退休教师群体捐款捐物累计近万元。东余村2组潘某华父亲因病去世,家里欠了7万多元债务,母亲患有智力障碍,不能劳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去年6月,小华考上初中,这个好消息却让母亲为女儿的学费犯了愁。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小华准备辍学外出打工。潘士德得知后,当即上门鼓励小华继续求学,并答应为她想办法解决经济困难。之后,老潘不辞辛劳,为她组织募捐到1000多元钱,自己捐出10000元,并立即将这些善款送到小华手中。开学那天,潘士德带着小华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三余中学。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小华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她发愤学习、自强上进。小华在潘士德校长的鼓励下,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全班前茅。小华告诉同学:“潘士德虽然不是我亲爷爷,但比亲爷爷还亲。”
潘士德老校长曾说:老骥奋蹄献余热,只为夕阳更绚丽。这正是他甘心为下一代健康成长无私付出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