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门区海门街道关工委秘书长李冠仁倾情创办的外来民工子女家庭义务辅导站(以下简称“外辅站”),迎来了建站十周年。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全额免费、全年开放、全家参与、全心服务”办站宗旨,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丰富辅导内容、拓展活动阵地,而且四代家人配合默契、鼎力相助,使外辅站越办越红火,谱写了一曲关爱“流动花朵”动人乐章,在当地村民中传为美谈,更让外来民工由衷感激。
腾空出租房创办“外辅站”
2015年,从教师岗位退休不久的李冠仁,看到外来民工子女作业无人辅导、节假日无人照管,放学后总是有几个学生在外面游荡,存在着诸多隐患。多年的教育情怀,使他萌生了在自家办个辅导站,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在校外有个看书写作业的地方,同时也能为外来工消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上班。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成和支持。说干就干,他毅然拆除了3间年租金达万元的出租房,自费投资3万多元建起大教室,办起了南通市首家外来民工子女辅导站。随着参加活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同时为满足辅导站多元化发展需要,去年他将出租房全部腾空,又投进10多万元,改造成放映室、阅览室、实验室、乒乓球室及乐器培训室等活动室,安装了挂壁式空调,还添置了放映机、图书柜、乒乓球桌、打击乐器。在室外,他还开辟了小花园,为孩子们提供户外活动场地。如今的外辅站,由原来单一的学业辅导拓展成多功能活动阵地,学生可以在放映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图书室借阅图书,在实验室做科学小实验…… 2023年,外辅站办起器乐培训班,李老师亲自辅导。他和孩子们演奏的《金蛇狂舞》节目,在海门街道关工委举办的老少才艺大赛中获特等奖。十年中,参加外辅站活动的孩子累计达两千多人次,但他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秉持“公益办站,义务服务”承诺。多年来,他除了少收入了十几万元的房租外,还把街道关工委的工作补贴、市关工委的慰问金及退休教师住房补贴等,几乎全部用于办班活动、学生奖励、阵地扩充等方面的支出。有人说他有点傻,这样做不值得。他却说:“只要这些“流动的花朵”在辅导站大家庭里能度过快乐时光,健康成长,我愿意倾情奉献无怨无悔。只要孩子们愿意来,我将一直办下去。”
九旬母亲是站里的“好帮手”
李冠仁的母亲虽已97岁高龄,但老人家耳聪目明,心地善良。外辅站举办活动,看到儿子、孙子忙里忙外,她总想“搭把手”,不是擦擦桌子,就是搬搬凳子,干她力所能及的活。孩子们上课,她总坐在后面当“旁听生”,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老太太”,乐得她合不拢嘴。前年,听说外辅站要举办“家庭老物件”展览,她翻箱倒柜,把家里的“老古董”全找出来,有老蓝印花布 、芦菲花布……有她出嫁时唯一的嫁妆(牙刷缸)等。展览会上,她向孩子们一一讲述这些老物件的由来和经历。外辅站还专门举办了一次“听老太太讲过去的故事”活动,其中讲到她年轻时组织妇女为渡江解放军日夜做军鞋的往事,孩子们都惊诧又敬重。
他爱人是称职的“后勤部长”
李冠仁的老伴是烈士女儿,她继承父亲的遗志,默默地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她是外辅站名副其实的“后勤部长”。在开展“小红军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她为孩子们烧南瓜粥;在学农劳动中,她给孩子们做翻土整地示范……外辅站每次上课后,拖地擦桌、打扫厕所成了她的“分内事”。为传承传统织毛线衣活,她拆了旧毛线衣,从如何起针开始,手把手地教女生学这一几乎失传的民间手工艺。在她的耐心指导下,5个女生参加了社区举办的老少织毛衣展演,在场的年轻家长赞叹不已:“这种活连我们也不会。”
儿子儿媳是出色的“助教”
李冠仁的儿子、儿媳都是在职教师,夫妇俩在父亲精神的感动下,发挥专业教师特长,鼎力相助,只要是节假日,就会满腔热情地当起外辅站的助教。
小李老师是东城小学德育副校长,他负责辅导站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艺术培训和课外实践活动。外辅站开展的小红军重走长征路、户外野营拉练、元宵灯游晚会、现场烹饪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都由小李老师精心策划。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外辅站的重要内容。小颉(化名)是外辅站书法班的一名学生,去年因进初中后第一次月考失利,患上了早期心理疾病,执拗不愿上学,整天目光呆滞。小李老师获悉该生喜欢书法,便因势利导运用“艺术疗法”,在书法指导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心理疏导,推荐她参加区关工委组织的“老少迎春写书法”活动,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并指导家长做好配合工作。两个月后,该生主动要求上学,本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夺得了全班第一。
李老师的儿媳是区教体局直属小学的优秀教师,她分工负责辅导站的文化课辅导。她把每堂课都上得精彩生动,连市区的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辅导站享受“免费的午餐”。前年,她辅导学生组团参加街道关工委诗词大赛,获团体特等奖;去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关工委读书征文比赛,有2名学生获优秀奖。
孙子是小学员喜爱的科普老师
李冠仁的孙子上大学前是辅导站的活跃分子,即使在紧张的三年高中学习阶段,也挤出时间参加活动。在“小红军重走长征路”活动中担任红旗手,硬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冲杀在前,将红旗插上高地。上大学期间,他凭借在东南大学电子系学到的知识,利用寒暑假给外辅站的学弟学妹们讲授电子科技知识,指导他们做科学小实验,制作手摇发电机模型,激发学弟学妹们对科学的兴趣。前年大学毕业后,就业于无锡半导体合资企业,去年又出国学习三纳米技术。今年回国后,他利用春节假期为学弟学妹们辅导Al知识,讲解机器人制造原理,成为他们心中喜爱的科普老师。
十年来,在李冠仁全家四代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下,外辅站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服务管理,都受到领导的肯定、家长的好评,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李冠仁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其家庭被评为南通市“五好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