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桌摆前方,几条板凳围在旁。板凳故事颂模范,入耳入脑暖心房。”近日,海安市南莫镇关工委在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丁素芳老奶奶家里举行今年第5场“板凳关工故事会”。根据《南通关工》《周报》刊发的本镇优秀关工人物丁素芳、狄红喜事迹,改编而成的“爱心奶奶育后代”故事,赢得100多位听众的热烈掌声。市文明委将“板凳关工故事会”选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宣讲品牌。
海安市南莫镇位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000年新石器青墩遗址福地。中共海安县委在抗战时期两度进驻南莫,享有“红色小莫斯科”美誉。南莫镇有200多位革命先烈为国捐躯,涌现了“苏中刘胡兰”式的战斗英雄高凤英烈士。今年是她100周年诞辰,莫镇关工委推出了“板凳故事会”宣讲宣传品牌,以故事会为载体,整合红色教育资源,讲好关工委故事、关工育人故事、关工先进人物故事,传承关工文化,凝聚关工力量,助力青少年教育,让传统故事文化的魅力不断绽放光彩,也让“和美乡村”建设的温暖与关爱接续传递。
南莫镇素有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文化传统,曾率先编纂《南莫红色之源》革命史料汇集,走出了“全国宣讲名嘴”徐进、省红色故事金牌宣讲员阚海燕、红色教育关工主讲人柳亚西等著名宣讲员。20世纪90年代,南莫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特色之乡”,荣获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等荣誉。
根植南莫“古韵青墩文化”和红色文化根基,南莫镇关工委凝心聚力创建“党建+关建故事会”品牌,有声有色实施“板凳关工故事会”创建工程。一是建立关工故事文化龙头村、市关工工作先进村——高凤英烈士纪念馆所在地青墩村,彰显青墩故事书屋、故事剧场、故事讲堂、家风家训馆等功能。二是组建关工故事会创作队、宣讲队60余人,编印发表和宣讲红色关工故事,形成全镇“宣讲关工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真情育红后代、凝聚奋进力量”的浓厚氛围。2025年计划开展“关工故事进家园”活动100场次,不断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三是围绕“故乡、故事、故人”,拓展推进“讲好乡村故事,振兴乡村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世界文化遗产日故事会、“端午情”“庆国庆”等系列主题与文体活动,有效发挥故事文化“微浸润”作用。四是以关工故事会为阵地,依托本土文化品牌,讲好鲜味、乡味、美味“三味”故事,宣讲传统故事、地名故事、红色故事、新时代凡人善举典型故事等,不断完善校外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家庭+辅导站+学校”一体化育人机制,不断提升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