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推进会结束后,崇川区关工委在曹志林主任带领下,分成5个工作小组,历时14天,对全区16个街道(开发区)、177个社区(村)关工委“五有五好”建设工作进行了摸底排查。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初步掌握了全区基层关工委开展新一轮“五有五好”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的建议。
一、全区基层关工委“五有五好”建设活动主要做法和成效
全区各级关工委以推进“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活动为抓手,以更好地发挥“五老”优势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建立健全“抓基层、抓重点、抓典型”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关心下一代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配班子、强队伍。明确要求街道(开发区)、社区(村)由党工委分管领导、社区(村)书记兼任主任,配备有热心、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校长、老专家担任常务副主任。社区(村)有“五老”志愿者队伍10—15人。全区基层关工委各项工作,均得到街道(开发区)党工委和社区(村)两委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抓宣传、搞活动。按照中办、国办《意见》要求,钟秀、新城桥、和平桥、天生港镇等街道,通过电视上“播”、网络上“发”、微信上“传”、报刊上“登”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关工亮点,着力打磨、持续擦亮,不断赋予主题教育时代特色。全区示范社区(村)活动达50—80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列入预算、有经费。按照“强化工作保障”要求,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11.5万元基层关工委活动经费。街道(开发区)将关工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社区(村)关工委活动经费确保实报实支,较好保障了基层关工委“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
四是制度全、有台账。90%以上社区(村)建立健全经费管理、辅导站活动、关工委例会、“五老”志愿者学习、青少年活动安全、签到等各项规章制度。建好各项活动台账,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细化台账标准,压实创建责任,保证“五有五好”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五是常帮扶、暖人心。开展“五有五好”建设活动,进一步激发出基层关工委工作热情。1000多名“五老”法治报告员常年为青少年上好法治宣传教育课;100多名“五老”帮教员参加问题孩子或失足(外来务工子女)青少年结对帮教工作。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全区每年帮扶特困孩子100多人,帮扶资金达到10万元以上。
二、关工委在开展“五有五好”建设活动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
“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社会、家庭关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落实,推动了关工委建设的考评机制和表扬激励机制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工作效果。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还存在问题和不足,还有许多值得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一是受地理位置和学生分布情况限制,社区(村)搞活动发展不平衡。因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拆迁安置打破了原有行政村、社区的建制,一些社区、村办公地点仍留在原地,无形中影响了这些村、社区辅导站开展活动,关工委开展工作也受到制约。
二是“五老”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有的“五老”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主要手段,还是“念稿子、做报告”传统说教形式,没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手段多元化趋势,青少年听讲难以入脑入心,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关工委组织与队伍建设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在一些基层关工委领导成员的配备上,在职干部兼职的较多,专司其职的老同志配备有的不很到位,有的挂虚名;有的关工委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比较薄弱,在“五老”队伍建设上,随着隶属关系、居住分布和老同志退休后生活方式日益多样的变化,老同志组织活动难度有所加大。
三、开展“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活动思考与建议
新的时代对基层关工委开展“五有五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按照习总书记要求,在“五有五好”创建中,必须瞄准时代标杆、家长的期盼、学生的需求,把“五有五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实现“三年巩固提升年”活动目标,把关工委创建工作根基夯得更实。
1.坚持党建带关建,不断增强“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驱动力。关工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是推动下一代事业的最大优势。依托党建,在“五有五好”建设中,把基层关工委的思想、组织、保障、阵地、工作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做到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配好配强工作班子,努力把开展新一轮“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与党委相关工作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验收,统一表彰奖励,多方联动,精心组织,压实责任,挂牌作战,真正凝聚起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工作合力。
2.深化落实《意见》精神,不断提升“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工作绩效。基层是关工委工作的基础,也是关工委工作的重点。按照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实施意见》,围绕“五有五好”建设工作目标要求,健全抓难点、抓重点、抓典型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五老”优势和作用,动员各方力量,综合运用影视、文学、音乐、戏剧、绘画等多种手段,积极发挥艺术载体在青少年主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所产生的深入人心、经久不息的作用,推动关工委“五有五好”建设工作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3.继续发动壮大“五老”队伍,融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五有五好”建设合力。创建“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五老”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注意吸收相对年轻、有工作能力的老同志加入“五老”队伍,增强宣讲队伍力量,并适时对老同志开展网络和业务知识培训,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主动与文明办、教体局、团委、妇联、老干部局等部门和单位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形成“五有五好”关工委建设合力。支持关工委在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好青少年在哪里,关工委“五有五好”基层建设就延伸到哪里,台账资料就完善到哪里,努力推动各级关工委重视青少年工作、关心青少年成长,“五有五好”关工委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